不久前,尼日利亚政府在尼东南部边境城市卡拉巴举行仪式,正式向喀麦隆政府移交巴卡西半岛。此举标志着尼喀两国间持续了几十年的领土争端终于画上了句号。
巴卡西半岛位于喀麦隆、尼日利亚两国陆地边界的最南端,面积665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巴岛附近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后,巴岛归属争议趋于
激烈。1993年底至1994年初,尼喀在巴岛发生武装冲突。1995年3月16日,喀政府向海牙国际法庭递交诉状,请求国际法庭的仲裁。2002年10月,海牙国际法院将巴卡西半岛判归喀麦隆。在联合国、非盟和有关邻国的调解下,尼政府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巴岛的移交。
巴卡西半岛的和平移交是非洲国家以和平手段解决边界争端的成功之例,是通过尊重国际法及睦邻友好合作实现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典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评价说,这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领土争端树立了榜样。
众所周知,大多非洲国家的边界都是殖民主义的遗产,是西方列强为了瓜分非洲而强加给非洲人民的,极其不合理:44%的非洲边界是按经线或纬线划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和曲线的几何方法划的;仅有26%是由河流、湖泊或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这种人为的划界为非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许多非洲国家的战争就是因为边界争端造成的,如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战争、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还有大湖地区的战乱等。据非盟估计,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已经相继发生了30余起大规模的国内或国家间战争,夺去了至少1000万人的生命,消耗至少2500亿美元的资金。这其中,边界冲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早在1964年7月,在开罗召开的非统组织第一届首脑会议,就通过了《关于非洲边界不得改变的决议》,“郑重宣布所有成员国保证尊重它们取得民族独立时存在的边界”。但这一决议并未能够阻止后来非洲国家因边界争端爆发战争。巴岛的成功移交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解决领土纠纷的新思路。
巴卡西半岛的和平移交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符合尼日利亚自身的利益。尼日利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目前尼外汇收入的95%、财政收入的85%依靠石油行业。巴岛毗邻尼日尔三角洲,该地的和平移交有利于尼南部产油区安全与稳定。此外,尼日利亚是谋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作用的非洲国家。尼政府遵守国际法院的裁决,有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良好形象。
其次,大大改善尼日利亚与喀麦隆两国的关系,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正如今年7月25日,尼总统亚拉杜瓦会见喀麦隆大使时所言,巴卡西半岛问题没有回头路,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将大大增进“两国和兄弟一样的亲密关系”。
第三,为非洲领土争端的妥善解决提供了新模式。由于殖民统治的影响,非洲是领土争端高发区,在历史上有过十分惨痛的教训。然而,非洲的发展,实现非洲千年发展计划,在2015年前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任务十分繁重,非常需要和平的环境。因此,从地区稳定、非洲发展的大局出发,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不失为明智之举。(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